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硫酸钠和氯化钡的W/O型微乳液反应制备纳米硫酸钡为实验体系,利用微乳液中各组分沸点的差异,提出了利用蒸馏法破坏微乳液,实现纳米颗粒与微乳液体系的分离以及微乳液循环利用的新工艺.研究了破乳时蒸馏温度、循环使用时体系中的盐浓度、含水量等因素对纳米颗粒品质的影响,比较了蒸馏法破乳和加高浓度盐、升高温度等方法破乳对纳米颗粒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蒸馏温度升高不会导致纳米颗粒的团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粒径从第一次制备的14nm增加到第五次制备的25nm,但单分散性和分布仍然良好;体系中水含量过大,制备出的纳米颗粒粒径不均一:此外蒸馏法破乳回收纳米颗粒的收率可以达到82%,高于加盐破乳和升温破乳的回收率.
推荐文章
纳米硫酸钡晶种法制备亚微米硫酸钡的工艺研究
纳米硫酸钡
亚微米级硫酸钡
晶种
粒度
微反应器制备纳米硫酸钡研究
微反应器
纳米硫酸钡
微观混合
纳米硫酸钡的湿法改性研究
乳化机
纳米硫酸钡
改性
纳米硫酸钡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纳米硫酸钡
表面改性
络合沉淀法
微乳液法
微反应器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纳米硫酸钡制备过程中的蒸馏法破乳和微孔液的循环使用
来源期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乳液 纳米颗粒 硫酸钡 蒸馏 破乳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传递现象与单元操作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7-191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027.35|TQ132.35
字数 32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3-9015.2005.0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慎林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68 1347 24.0 33.0
2 王玉军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41 557 15.0 22.0
3 王敏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39 236 10.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乳液
纳米颗粒
硫酸钡
蒸馏
破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3-9015
33-1141/TQ
大16开
杭州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41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