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引言 在吸声构件中不使用纤维性材料或其他阻尼材料的努力,可追溯到Veliszhanina,S.N.,Rschevkin以及其他如[1]中列举的学者.30年以前,马大猷教授[2]首次提出了可使用于设计及计算的微穿孔吸声构造(MPA)的模型,并做出各种试件.这些成果至今仍然是多种应用的基础.12年来,德国弗劳恩霍夫建筑物理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 für Bauphysik)与8个以上工业企业一起合作开发了一系列MPA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市场需要的各个方面.同时,大量的MPA组件和面材都在马教授创造性的工作引导下发展了起来.近来,越来越多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声学工作者,抓住了这个吸引人的想法,创造并应用无纤维的,不受磨损的,没有污染的,几乎是闭合的,外观宜人的吸声构件.
推荐文章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在阶梯教室中的应用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阶梯教室
微穿孔黏性超表面的低频宽带吸声机理
声学超表面
低频宽带吸声
微穿孔板
空间折叠
基于TRIZ解决木质微穿孔吸声板孔隙率和强度的冲突
TRIZ
木质微穿孔吸声板
穿孔率
强度
双层串联微穿孔板吸声体吸声特性研究
声学
双层串联微穿孔板
传递函数法
结构参数
吸声频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单片独立的(stand-alone)微穿孔吸声体
来源期刊 声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3-497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查雪琴 2 0 0.0 0.0
2 H.Fuchs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声学学报
双月刊
0371-0025
11-2065/O4
大16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21号
2-181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65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