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额济纳绿洲位于我国极端干旱区,该地额济纳剖面(41°46.36'N,101°09.26'E)的地层含1层现代流动沙丘、8层古流动沙丘、18层古半固定沙丘、14层古固定沙丘、2层沙质弱成土和2层沙黄土亚沙土.根据对该剖面11个14C年代样品测试和263个粒度样品的分析结果,本文确定了这套以沙丘沙沉积为主的沉积序列主要是2.5ka BP以来气候-风沙地貌过程的产物,并详细讨论了自那时以来不同沉积类型的粒度及其Mz、σ和SC/D等分布规律和成因问题.这一研究结果表明:①额济纳剖面古流动沙丘沙、古半固定沙丘沙和古固定沙丘沙无论在粒度组成还是在Mz、σ分布上,都分别与现代流动沙丘沙、半固定沙丘沙和固定沙丘沙颇为相似,这为该剖面沙丘类型的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对这三类沙丘沙而言,沙黄土-亚沙土和沙质弱成土的沙物质含量显著降低,而粉沙和粘土含量明显增高,显示出沙丘嗣后的较强的成土作用和一定的土壤化过程.②该剖面古流动沙丘沙或古半固定沙丘沙与上覆的古固定沙丘或沙黄土-亚沙土或者是沙质弱成土可以构成11.5个沉积旋回,其每一个旋回又表现为颗粒由粗变细,Mz(φ)、SC/D由小到大和σ显示的由分选好到变差的粒度旋回变化,代表了一个"沙漠化"时期被嗣后的"绿洲化"时期替代的正逆交替变化过程.③2.5 ka BP以来额济纳绿洲经历了11.5个旋回的"沙漠化"与"绿洲化"的生态环境变迁,在时间上具有若干百年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其驱动因子主要与自那时以来东亚冬夏季风交替演变有关.
推荐文章
黑河流域额济纳绿洲景观格局分析
额济纳
荒漠绿洲
景观生态
景观格局
额济纳绿洲草地蒸散系数研究
额济纳绿洲
生长季
蒸散系数
蒸散发
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与水资源的关系
额济纳绿洲
水资源
黑河流域下游
地下水埋深
植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5 ka BP以来额济纳绿洲沙丘的粒度特征及其反映的沉积过程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额济纳绿洲 粒度特征 沉积过程 季风环境变化
年,卷(期) 200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0-718
页数 9页 分类号 P5
字数 78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001-5717.2005.05.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保生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57 1108 19.0 31.0
3 李森 佛山大学旅游与资源环境系 38 983 19.0 31.0
4 姚春霞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开放实验室 18 661 15.0 18.0
7 温小浩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9 340 12.0 18.0
8 欧先交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6 76 5.0 6.0
9 曾兰华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39 2.0 2.0
10 罗开利 1 20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5)
共引文献  (808)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36)
二级引证文献  (15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1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4(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5(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6(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7(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3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9(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额济纳绿洲
粒度特征
沉积过程
季风环境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