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西方现代艺术中心向纽约的转移,伴随着抽象表现主义的兴起,以彼得·沃克斯和约翰·迈森为主导的所谓"抽象表现主义陶艺运动",宣告着美国陶艺幼稚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随后,北卡罗莱纳黑山学院、芝加哥大学等地陶艺运动的发展,它们共同探讨了材料的真实性、概念纯粹性、原创性、承认抽象、拒绝装饰等现代主义原则.而1960年代罗伯特·阿纳森的"慌刻"运动,则将波普艺术、超现实主义等观念融入陶艺创作中,寻找陶艺开拓的新空间.本文着重探讨了陶艺与后现代主义这两个当代概念的联姻,以及在此过程中,陶艺中所完成的现代与后现代的转换.
推荐文章
从现代到后现代——全科医学兴起的后现代哲学审视
全科医学
后现代哲学
主体间性
效果历史
略论现代陶艺的发展
传统陶艺
现代陶艺
当代艺术
论青花装饰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
青花装饰
现代陶艺
运用
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陶艺中的后现代转换
来源期刊 世界美术 学科
关键词 抽象表现主义陶艺运动 "慌刻"运动 后现代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艺术思潮与流派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4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抽象表现主义陶艺运动
"慌刻"运动
后现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美术
季刊
1000-8683
11-1189/J
大16开
北京市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术学院
2-17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2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1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