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天然气工业       
摘要: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高煤阶煤层由于其演化程度较高、割理不发育、煤层的渗透率极低而低估了勘探前景,以至于形成了煤层气勘探的"禁区".中国地质条件和含煤盆地的构造活动要比美国复杂得多,煤层气的生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的特点,而且多数煤层在其沉积后经历了多个期次、多个方向的应力场改造,而且大部分高煤阶形成与岩浆热变质事件有关.这些因素使得高煤阶的气体成因、物性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含气性和成藏过程等都与低煤阶和国外高煤阶明显不同,有可能形成煤层气高产富集区,形成煤层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推荐文章
中国低煤阶煤层气地质特征
煤层气
低煤阶
渗透性
水文
成藏过程
不同煤阶煤层气吸附、解吸特征差异对比
煤阶
煤层气
气藏形成
模拟
吸附
解吸
机理
开发
浅层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煤层气
超饱和煤层气藏
甲烷菌
煤层气含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高煤阶煤层气成藏特征
来源期刊 天然气工业 学科
关键词 中国 煤成气 高煤阶 气藏形成 特征 勘探区
年,卷(期) 2005,(12)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与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3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76.2005.1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东 25 59 5.0 7.0
2 王红岩 116 4358 37.0 63.0
3 李景明 56 1830 26.0 42.0
4 刘洪林 91 3488 31.0 57.0
5 李贵中 36 836 19.0 28.0
6 夏士军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开发生产部 1 1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0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00)
二级引证文献  (15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0(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3(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5(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6(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7(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8(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
煤成气
高煤阶
气藏形成
特征
勘探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工业
月刊
1000-0976
51-1179/TE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3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9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