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几种絮聚模型-DDJ动态滤水仪法、结合激光粒度仪研究絮团大小的变化以及纸张匀度的比较,发现硼改性微粒硅溶胶对浆料絮聚机理是先加入阳离子聚合物,使纤维与细小组分絮聚成较大的絮聚体,初始絮聚体受到高剪切力作用,被打散成小碎块,从而为带负电荷的硼改性微粒硅溶胶暴露出更多的链圈和链尾.硼改性微粒硅溶胶就在这些吸附于不同浆料粒子上的链圈和链尾之间,靠静电中和及与聚合物中非带电段的吸附作用,使近距离的细小碎块桥联而发生重新絮聚,形成较初始絮聚体更小、更均一、更致密的絮团网络.结果大幅度提高了细小纤维和填料的留着率,改善了浆料的滤水性.同时又获得了良好匀度的纸页.
推荐文章
用动态滤水仪探讨微粒助留体系絮聚机理
CPAM
膨润土
助留体系
絮聚机理
硼改性微粒硅溶胶的研制及应用
硅溶胶
硼改性
留着率
滤水性能
阴离子树枝状聚酰胺-胺在有机微粒助留助滤体系中的应用
树枝状聚酰胺-胺
端基功能化
阴离子有机微粒
助留助滤
有机微粒助留助滤体系
CPAM/改性膨润土微粒助留助滤体系的应用研究
改性膨润土
微粒助留
助滤
二次纤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硼改性微粒硅溶胶助留助滤体系的絮聚机理
来源期刊 中国造纸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硼改性微粒硅溶胶 絮聚 机理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3-147
页数 5页 分类号 TS71|TS727+.2
字数 47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6842.2005.02.03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忠正 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163 1602 21.0 31.0
2 马金霞 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38 136 7.0 9.0
3 彭毓秀 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0 175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6)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硼改性微粒硅溶胶
絮聚
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造纸学报
季刊
1000-6842
11-2075/TS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启阳路4号院2号楼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21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