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尝试透过研究暴力的再现这一课题探讨中国明清时代的书写文化。研究材料包括:流行于清代的明清白话小说、清代刑科题本及清代的相关档案文献。通过分析这些材料如何再现愤怒的情状、争夺武器而导致命案以及勇士间的械斗,我得出结论,认为小说作者对暴力的叙述是以最简洁的方式进行的:他们把对细节的想象留给了读者,这种写法用意在于让读者通过积极参与对现场的创造而获得审美愉悦。与小说相比,对受伤身体高度细节化的描写构成清代刑科题本的核心证据,这些描写被置于官方调查的叙事模式和主犯及目击人叙事性证词的脉络中,奇预设效果,是排除读者想象性解释证据的可能性,即,只能存在一种读法:这种读法必须直接导向对"大清律"中所描述的、应受到特定刑罚的特定暴力行为的识别。档案文献中叙事性证词的再现与小说叙事有一些共同特点,如二者均缺乏对暴力的细节化描写。我将摘录三种清代刑科题本来支持上述论点。对比而言,似乎是将以上两种写作方式相结合的明清公案小说在形式上更接近其他小说而非法律文献:公案小说强调对暴力的叙事而非对暴力的描写,为的是激发读者的创造性想象。
推荐文章
明清小说批评家论小说的社会功用
劝善惩恶
广见闻
娱目快心
金庸小说对中国古典悲剧的扬弃
金庸
小说
古典悲剧
扬弃
20世纪中国女性小说对爱的阐释
20世纪
中国女性小说
婚恋家庭文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想象的暴力——明清刑科题本与小说对凶杀的再现
来源期刊 励耘文学学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想象的暴力 描写体 叙事体 细节 书写用意 再现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3-226
页数 24页 分类号 I207.4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伟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5 8 2.0 2.0
2 何谷理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想象的暴力
描写体
叙事体
细节
书写用意
再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励耘文学学刊
半年刊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出版文献量(篇)
68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