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填充配合肌力训练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僵硬、疼痛等关节功能障碍.方法: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04-02/2005-01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3例(86膝).膝关节僵硬感者59例,其中膝关节肿胀者17膝,内翻畸形者29膝,活动范围不同程度受限者42膝;髌骨内下方压痛者48膝,髌骨内上方和髌骨下方压痛者16膝,髌骨外下方压痛者9膝.患膝屈曲90°,注射部位选用髌骨下内侧,经严格消毒后,注射针刺入关节腔内,回吸无血后注入玻璃酸钠溶液,注射1次/周,5次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膝关节股四头肌为主的肌力训练:①仰卧位,双腿伸直并拢抬起,保持足跟距离床面30 cm左右,坚持15~30 s,放下休息几秒,再抬起,反复训练.②坐位,做向前踢腿动作,踢起时停留15~20s,放下休息几秒,再抬起,反复训练.1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疗效评定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可,差4级;膝关节疼痛程度的评定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结果:63例患者(86膝)均进入结果分析.优40膝,良33膝,可11,差2膝.优良率达84.9%,总有效率为97.7%.结论:①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填充配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改善膝关节疼痛,使关节僵硬感消失,活动自如.②具有无创伤、无副作用、无并发症、疗效确切、患者乐于接受等特点.配合持之以恒的肌力训练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推荐文章
针刀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针刀
玻璃酸钠
水中步行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水中步行训练
康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关节腔填充配合肌力训练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性关节,膝 透明质酸 功能恢复
年,卷(期) 2005,(38)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7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81
字数 39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5.38.03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鞠智卿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24 172 5.0 12.0
2 姜贵云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71 532 12.0 20.0
3 杨晓莲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33 314 9.0 16.0
4 徐振奇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13 132 6.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性关节,膝
透明质酸
功能恢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