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摘要:
海河平原东部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之一.地下水开采量占该地区供水总水量的60%以上.深、浅层地下水超采量均超过500亿m3.该区也是山前拦蓄地表径流最高的地区,大小水库达1820多座,拦蓄能力320亿m3,控制山区流域面积近90%.在地下水补给源减少与大规模超采地下水的综合作用下,造成平原区河流干涸、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疏干及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同时诱发了含水层之间强越流渗透以求动力场平衡问题,第四系松散地层出现垂向压密而导致地层塑性变形.在滨海平原区,区域性地层垂向压密变形存在缓慢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地面沉降致灾过程至少存在3个阶段,即自然沉降机制阶段、缓变劣变质变阶段以及快速衰变破坏阶段.缓变劣变质变阶段是采取措施减灾最佳时期.
推荐文章
浙江温州市永强平原地面沉降分析与趋势预测
永强平原
地下水
地面沉降
分析
趋势预测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机理及防治措施
地面沉降
地下水超采
有效应力
地质模式
超固结比
苏(州)锡常(州)地区
广东珠海-坦洲地区地面沉降风险评价
地面沉降
易发性
危险性
风险评价
珠海-坦洲地区
中国山东平原区和美国大休斯顿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控对比
地面沉降
监测与防控
地下水
中国山东
美国休斯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海河平原东部地区地面沉降机理与趋势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海河平原东部地区 地面沉降机理 动因与阶段性 趋势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地面沉降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7
页数 5页 分类号 P642.2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8035.2005.0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光辉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132 2178 26.0 38.0
5 费宇红 11 265 10.0 11.0
9 聂振龙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81 1471 21.0 34.0
10 申建梅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47 807 18.0 26.0
11 李惠娣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18 235 9.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0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44)
二级引证文献  (15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4(2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5(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6(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8(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9(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海河平原东部地区
地面沉降机理
动因与阶段性
趋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双月刊
1003-8035
11-2852/P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1990-01-01
汉语
出版文献量(篇)
253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95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