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湖南浏阳南桥的中元古代冷家溪地层中发现了一种高度亏损、具N-MORB属性的玄武岩-辉绿岩.这种玄武岩的K2O特低,不相容的高场强元素,如Nb,Zr,Hf,Ti等和稀土元素的丰度都低于(少数元素接近)N-MORB的丰度,εNd(1271 Ma)为6.86~8.98.在俯冲带附近N-MORB的发现为"九岭古岛弧"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湘西黔阳、古丈新元古代玄武岩-辉绿岩属碱性玄武岩,其微量元素特征近似于OIB,它的规模值得进一步调查.广西北部丹洲群中基性-超基性岩的TiO2,Ta及Nb的含量低,Hf/Th,Ti/Y和Ti/Zr等的比值也低,La/Ta和Th/Yb等的比值高,具有"弧玄武岩"特性.它们不具有CFB及OIB的地球化学特征,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的标绘点集中在"火山弧玄武岩区",少数样品位于"弧后盆地玄武岩区".至今未发现具高温特征的高镁熔岩,也未见大规模放射性岩墙群.这些基性岩的规模极小(约100 km2),不具有地幔柱来源的镁铁质岩浆的特性.桂北及湘东北的新元古代强过铝(SP)花岗岩体与江西九岭和安徽许村、休宁、歙县等岩体具有相似的特征,它们沿江南造山带呈带状分布,其形成与华夏和扬子板块之间的碰撞事件有关.在全球不同时代的造山带中都有S-型花岗岩出露;地幔柱岩浆作用形成的"镁铁质大火成岩省"中,出现的少量花岗岩是非造山、板内或A-型花岗岩,而不会是S-型花岗岩.不能把S-型花岗岩作为地幔柱岩浆作用的证据.这些都说明"江南造山带"的厘定有充分的岩石学证据.
推荐文章
造山带火山岩浆作用
造山带
火山岩
岩浆作用
板块构造
评述
中亚造山带东部岩浆热液矿床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岩浆热液矿床
同位素年龄
时空分布
中亚造山带东部
阿尔泰海西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类型与地壳演化
造山带
海西期
变质作用类型
递增变质带
阿尔泰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至早中生代多期造山作用特征
造山作用
沉积建造
岩浆作用
构造变形
年代学
江南造山带东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南造山带西段岩浆作用特性
来源期刊 高校地质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基性-超基性岩 S-型花岗岩 中-新元古代 江南造山带西段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7-533
页数 7页 分类号 P588.1
字数 57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7493.2005.04.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2)
共引文献  (185)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381)
二级引证文献  (690)
196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8(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0(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1(3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2(4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13(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2)
2014(6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6)
2015(7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9)
2016(8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7)
2017(9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85)
2018(7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4)
2019(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6)
2020(4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基性-超基性岩
S-型花岗岩
中-新元古代
江南造山带西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地质学报
双月刊
1006-7493
32-1440/P
大16开
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5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92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