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AMMI模型对大豆新品种合丰47号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区域试验第二积温带三江平原西南温和半湿润区(5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丰47号产量在所有参试品种中列第1位;(Di)值在参试品种中列第2位,小于对照品种合丰35号的(Di)值,表明合丰47号的适应性好于对照品种合丰35号;从品种与试验点的交互作用可以看出,合丰47号适于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三江平原两南温和半湿润区的汤原、桦南、富锦、友谊、笔架山、依兰等地区推广.采用逐步回归法获得合丰47号的产量回归方程为:Y=4056.6248-39.1945X1+14.4335X4+38.9511X6+37.42421X7.表明有效分枝对合丰47号的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平方米株数和百粒重.
推荐文章
高油大豆品种合丰47中试与示范
高油大豆品种
合丰47
中试
示范
大豆新品种合丰43(合交93-111)的选育与推广
大豆
合丰43
高产稳产
选育与推广
高油大豆新品种合农77的选育
高油大豆
合农77
选育
油用大豆新品种合农63选育与转化应用
油用大豆品种
合农63
选育
转化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豆新品种合丰47产量评价与分析
来源期刊 华北农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合丰47号 产量评价 逐步回归
年,卷(期) 2005,(z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6
页数 3页 分类号 S565.5|S143.7
字数 15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7091.2005.z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伟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172 507 11.0 15.0
2 吴秀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59 356 11.0 15.0
3 王志新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88 532 13.0 19.0
4 郭泰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75 354 10.0 14.0
5 胡喜平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47 242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29)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合丰47号
产量评价
逐步回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北农学报
双月刊
1000-7091
13-1101/S
大16开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
18-1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7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88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