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川西北倒三角形断块东部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跨川西北高原及其与四川盆地过渡带的高山峡谷区.由其南东侧边界活动断裂即龙门山北东向活动断裂带,北侧边界活动断裂即西秦岭近东西向构造带的南缘活动断裂带,断块内部近南北向岷山隆起断裂带的岷江与虎牙断裂等活动断裂带组合,构成了本区由西向东逐渐收敛的平卧"A"字形活动构造体系.在该活动构造体系的控制和强大的近东西向构造应力场的驱动下,川西北断块沿两侧边界活动断裂向东强力楔入,于武都、文县-平武、青川"构造急剧收口带"之西侧,沿东经104°线附近形成了一个近南北向展布、地跨三大构造单元的统一强震活动带.而在该带的东、西两侧地区,地震活动则明显减弱.强震沿该带有规律地南、北往返迁移和重复发生.
推荐文章
断块构造、活动断块构造与地震活动
纪念
断块构造
活动断块
地震活动
华南滨海断裂带及其对台湾海峡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
华南滨海断裂带
活动性
台湾海峡
南海东北部
青藏高原的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
地震地热说
地震柱
地震构造模式
地震预测
青藏高原
鲁甸地区地震活动及地震构造环境
鲁甸Ms4.9地震
昭通—鲁甸断裂
震源机制解
地震类型
孕震构造环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西北断块东部区域活动构造体系及其对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
来源期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活动构造体系 活动断裂 地震活动 川西北断块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与矿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0-344
页数 5页 分类号 P315.2
字数 56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9727.2005.04.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渝生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研究所 50 503 13.0 20.0
2 王运生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研究所 153 1203 18.0 28.0
3 王士天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研究所 36 639 15.0 24.0
4 蒋良文 4 5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02)
二级引证文献  (177)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09(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0(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4(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活动构造体系
活动断裂
地震活动
川西北断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9727
51-1634/N
大16开
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62-24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4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404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