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与评价主动吸引引流技术(ASD)在肠瘘(IF)治疗中的特殊应用与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IF4种治疗模式(MTIF-Ⅰ、Ⅱ、Ⅲ、Ⅳ)中,各种形式ASD的应用效果.结果由微型持续吸引系统(MSSD)提供的ASD包括开放式持续吸引(OSSD)、封闭式持续吸引(CSSD)及灌洗式持续吸引(ISSD).IF局部行OSSD数周后形成管状瘘(TTF),经非手术方法治愈(MTIF-Ⅰ)4例,非手术治疗无效行确定性手术治愈(MTIF-Ⅱ)6例,均无并发引流所致的腹腔残存感染;经行急诊IF确定性手术(MTIF-Ⅲ)4例中的肠道重建部的肠腔内、外分别行CSSD及SSD,各例均未再发生IF;远侧结肠瘘6例在瘘局部行多周ISSD及失功性横结肠造瘘(MTIF-Ⅳ),各例均未并发与ISSD相关的并发症.结论ASD的OSSD、CSSD及ISSD等应用于治疗IF,对治愈患者起到重要作用.在MSSD的控制系统中介入压力传感器,使各种形式的ASD均能进行有效、安全的吸引引流.
推荐文章
黎氏管持续冲洗引流用于治疗肠外瘘的护理
肠外瘘
黎氏管
冲洗引流术
护理
负压引流方式与虹吸引流方式在胃肠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负压引流方式
虹吸引流方式
胃肠外科
应用价值
双腔引流管及恒力负压吸引在高位肠瘘的护理体会
高位肠瘘
恒力负压吸引
引流管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主动吸引引流技术在肠瘘治疗中的特殊应用与价值
来源期刊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肠瘘 主动吸引引流技术 微型持续吸引系统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7-65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56.705|R656.905
字数 26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0399.2005.04.03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 60 374 11.0 17.0
2 王钦尧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 11 57 4.0 7.0
3 朱黎庆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 6 39 4.0 6.0
4 朱士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 2 7 1.0 2.0
5 黄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 5 1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83)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3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肠瘘
主动吸引引流技术
微型持续吸引系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3-0399
32-1674/R
大16开
苏州市十梓街1号
28-81
1960
eng
出版文献量(篇)
618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29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