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三氯化铁(FeCl3)为氧化剂,对甲苯磺酸钠(TSANa)为掺杂剂,在水中使吡咯(Py)单体在二氧化硅(SiO2)粒子表面发生化学氧化聚合反应,制备了具有良好导电性的聚吡咯/二氧化硅(PPy/SiO2)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FeCl3与Py的摩尔比为2.5,Py与SiO2的质量比为0.3,TSANa的浓度为0.020 g·ml-1,在10℃下反应4 h,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电导率12.6 S·cm-1.FT-IR结果表明:在形成复合材料过程中PPy与SiO2发生了一定的物理和化学作用.
推荐文章
二氧化硅/银复合材料研究
二氧化硅
复合
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热导率优化研究进展
SiO2气凝胶
增强材料
复合材料
二氧化硅对碳黑/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渗透特性的影响
有机高分子材料
碳黑/二氧化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导电性
渗透特性
模拟计算
浅色二氧化硅导电颜料的制备
导电颜料
二氧化硅
包覆
掺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吡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导电性的研究
来源期刊 化学与黏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聚吡咯 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电导率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与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710.6
字数 31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0017.2005.0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幸荣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66 2480 26.0 34.0
2 李鹏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7 376 11.0 18.0
3 许均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 127 5.0 5.0
4 苏海霞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 55 4.0 4.0
5 邓惠萍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 49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64)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1(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吡咯
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电导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与粘合
双月刊
1001-0017
23-1224/TQ
大16开
哈尔滨市中山路164号
14-113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72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48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