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利用2003年1~6月份23 m高度上的涡动相关观测数据,分析了典型亚热带红壤丘陵人工混交林区CO2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森林碳汇午前略高于午后,碳源是后半夜大于前半夜,但平均碳汇大小是碳源的6倍,该生态系统是大气重要的碳汇.研究CO2通量的季节变化时发现:呼吸对升温有更大的正相关.日NEE密度受光合作用有效辐射(PAR)、风速的影响很大.研究时段的月NEE密度在-0.0696~-0.1493 mg/(m2·s).最后,利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预报日NEE的线性模型.
推荐文章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CO2浓度及通量变化特征
针阔叶混交林,
CO2通量,
涡度相关法,
鼎湖山
中亚热带丘陵红壤区森林演替典型阶段土壤氮磷有效性
土壤养分供应
PVC顶盖埋管法
Hedley磷分级法
森林演替
中亚热带地区
江西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的物种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
群落组成
空间分布
针阔混交林
亚热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亚热带红壤丘陵人工混交林区CO2源汇及变化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人工混交林 CO2通量 NEE 日变化 季节变化 PAR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71-1375
页数 5页 分类号 S154.2|S71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5.06.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缪启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院 110 2318 23.0 43.0
2 沈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院 10 251 8.0 10.0
3 刘允芬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3 1375 22.0 3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47)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87)
二级引证文献  (174)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1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2(2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3(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4(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5(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6(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7(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人工混交林
CO2通量
NEE
日变化
季节变化
PAR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