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年来随着杂交育种技术的应用,水稻的产量不断提高,品质也得到改善,但田间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水分及养料仍是造成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利用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具有除草剂抗性的bar基因转入水稻品种中,可有效解决田间杂草和水稻竞争的问题,因为这种基因编码的酶可将除草剂分解掉,却不伤害水稻.尽管bar基因的导入使转基因后代存在着遗传不稳定或基因沉默等问题,但其生理表现、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方面与起始品种比较基本没有差别,因此培育具有bar基因抗性的水稻品种是解决田间杂草问题,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方法.
推荐文章
水稻抗除草剂基因bar的转育研究
水稻
抗除草剂
bar基因
回交
转育
转Bar基因水稻及草铵膦对褐飞虱取食和产卵行为的影响
转Bar基因水稻
草铵膦
褐飞虱
取食
产卵
Bar基因和转Bar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Bar基因
转基因作物
草丁膦
转ppc基因水稻苗期抗旱特性研究
水稻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
转基因
干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转bar基因水稻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期刊 分子植物育种 学科
关键词 水稻 bar基因 遗传表现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介绍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9-232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5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416X.2005.02.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先军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16 94 7.0 9.0
2 张红宇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9 35 2.0 5.0
3 徐培洲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6 14 1.0 3.0
4 苏家琦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1 1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32)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稻
bar基因
遗传表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子植物育种
半月刊
1672-416X
46-1068/S
大16开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84-23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272
总下载数(次)
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