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滇产干花豆(Fordia cauliflora Hemsl.)茎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及波谱分析,它们分别确定为羽扇豆醇(1)、8,8-dimethyl-2-phenyl-10-prenyl-2,3-dihydro-8H-pyrano[3,2-g]chroman-4-one(2)、7-羟基-6,8-二异戊烯基黄烷酮(3)、7-甲氧基-8-异戊烯基黄烷酮(4)和齐墩果酸(5).
推荐文章
两种天然异戊烯基黄烷酮的全合成
黄烷酮
异戊烯基黄烷酮
全合成
异戊烯基取代的黄烷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异戊烯基溴
黄烷酮
合成
杀菌活性
异戊烯基黄烷酮分子的光谱和热力学性质研究
异戊烯基
黄烷酮
热力学性质
吸收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新型C-异戊烯基香豆素的合成
C-异戊烯基香豆素
异戊烯基化反应
香豆素
合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干花豆中的三个异戊烯基黄烷酮
来源期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干花豆 化学成分 异戊烯基黄烷酮
年,卷(期) 2005,(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2-59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84.2|Q946.91
字数 372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干花豆
化学成分
异戊烯基黄烷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月刊
1001-6880
51-1335/Q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16号
62-107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62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604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