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对虾养殖池塘水体中共检测到原生动物86种,其中纤毛虫48种;鞭毛虫25种,肉足虫13种.原生动物优势种主要由一些运动能力相对较弱或固着生长的种类组成,如褐砂壳虫(Difflugia avellana)、瓜形膜袋虫(Cyclidiumcitrullus)、透明鞘居虫(Vaginicola crystalline)、多态喇叭虫(Stentorpolymorphrus)和钟虫(Vorticella sp.)等,这些原生动物有以腐质和藻类为食、耐污性较强的特点.结果表明:在养殖初期,使用底质修复技术的试验池塘原生动物群落结构恢复比对照塘快,PFU群集的原生动物种类数和密度比对照塘多,水质比对照塘好,嗜污性相对较强的一些纤毛虫如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ium)、拟瘦尾虫(Paruroleptus spp.)等比对照塘出现晚.在随后的养殖过程中,使用底质修复技术的试验塘原生动物群落结构比对照塘稳定,原生动物种类数和密度起伏小,pH值、透明度变化幅度也小于对照池塘,没有发生病害,水质较对照塘好.
推荐文章
毒死蜱对淡水原生动物群落的急性毒性
毒死蜱
原生动物群落
毒性
哈尔滨人工湖泊中原生动物群落变化规律
北方湖泊
原生动物
PFU法
水质
多样性指数
PFU原生动物群落生物监测的生态学原理与应用
PFU原生动物群落
水质
生物监测
鄱阳湖原生动物群落生态的初步研究
原生动物
生物量
优势种群
鄱阳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对虾养殖池塘底质修复技术对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池塘底质修复技术 原生动物群落 PFU方法 对虾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6-329
页数 4页 分类号 S941.4
字数 34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8873.2005.04.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润林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 44 484 12.0 20.0
2 黄建荣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 87 757 16.0 23.0
3 曾伟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 4 20 2.0 4.0
4 林文辉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5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池塘底质修复技术
原生动物群落
PFU方法
对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科学
双月刊
1008-8873
44-1215/Q
16开
广州暨南大学水生态科学研究所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6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0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