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比较了四川、广东和海南3地的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种群的外部和头骨形态差异.在测量23个外部可量性状以及22个头骨可量性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2.0对其中12个外部可量性状以及22个头骨可量性状进行数理统计.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四川、广东和海南3地的中菊头蝠在外部形态和头骨形态上均有明显差异,用判别分析对主成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进行验证,证明了中国的中菊头蝠划为喜马拉雅、华南、海南3个亚种是合理的.
推荐文章
形态和声波相似的中华菊头蝠与中菊头蝠的共存机制
形态
声波
菊头蝠
食性分析
生态位
共存
中华菊头蝠的栖息生态特征及种群保护
中华菊头蝠
栖息生态
洞栖性蝙蝠
生态保护
翼手目
溶洞
湘西州
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的栖息生态特征
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
栖息生态学
溶洞
翼手目(蝙蝠)
湘西州
张家界市
湖南省翼手目新纪录大耳菊头蝠形态特征研究
大耳菊头蝠
翼手目
新记录
形态特征
湖南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菊头蝠中国三亚种的形态特征比较
来源期刊 动物学研究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中菊头蝠 亚种 形态分类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5-651
页数 7页 分类号 Q959.833|Q959.833.04
字数 359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4-5853.2005.06.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锦矗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169 1776 20.0 29.0
2 吴毅 广州大学华南生物多样性研究所 74 621 13.0 21.0
3 周昭敏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9 79 5.0 8.0
7 徐伟霞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5 46 4.0 5.0
8 李玉春 海南师范学院生物系 14 90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29)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菊头蝠
亚种
形态分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动物学研究
双月刊
2095-8137
53-1229/Q
大16开
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64-20
1980
eng
出版文献量(篇)
205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70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