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L27(313)正交试验研究了时间、AMT浓度、BTA浓度、温度等因素对黄铜表面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黄铜表面钝化效果的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温度、AMT浓度、BTA浓度、时间.通过添加不同的无机盐、有机试剂、调节pH值等调节复配钝化液,进行了黄铜的表面防蚀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钝化液Ⅲ效果最好,并保持原有的金属颜色和光泽,经48 h湿热试验后表面几乎没有变化,硝酸点滴试验也大大超出了合格标准.
推荐文章
复配混凝剂强化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复配混凝剂
生活污水
总磷
氯化铝
氯化铁
硫酸铁
磁聚复配物絮凝预处理维生素C废水的研究
维生素C废水
壳聚糖
磁场
絮凝
水分调控和钝化剂处理对水稻土镉的钝化效应及其机理
长期淹水
常规管理
土壤
钝化修复
聚天冬氨酸及其复配物对硫酸钙的阻垢性能
聚天冬氨酸
复配物
硫酸钙
阻垢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AMT及其复配物对黄铜的钝化处理研究
来源期刊 新技术新工艺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复配钝化剂 AMT 表面处理
年,卷(期) 2005,(11) 所属期刊栏目 新材料开发与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3
页数 3页 分类号 TG174.4
字数 30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5311.2005.11.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昌柱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92 1463 21.0 34.0
2 濮文虹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62 716 16.0 23.0
3 刘宏波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6 181 7.0 13.0
4 张敬东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6 132 7.0 11.0
5 顾爱玲 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1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复配钝化剂
AMT
表面处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技术新工艺
月刊
1003-5311
11-1765/T
大16开
北京车海淀区车道沟10号院科技1号楼804室
2-396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8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03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