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重要的标志物之一,目前多采用ELISA法,灰区的产生多与溶血、HOOK效应、孔的边缘效应等因素有关,电化学发光法具有高灵敏度、宽线性,反应快速、影响因素少、结果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而在国内应用越来越广泛[1,2],为此,本文对检测HBsAg的交叉污染导致灰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作一报道.
推荐文章
浅议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
化学发光法
乙肝表面抗原
系统检测
准确度
蛋白质芯片技术与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多肿瘤标志物结果的评价
蛋白质阵列分析
电化学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评价研究
电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癌胚抗原
肺癌
电化学发光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化学发光法测乙肝表面抗原交叉污染致假阳性灰区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法 乙肝表面抗原 交叉污染 假阳性灰区
年,卷(期) 2005,(5)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9
页数 1页 分类号 R446.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军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检验科 8 10 2.0 3.0
2 吴学兵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检验科 8 39 4.0 6.0
3 王宏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检验科 6 36 3.0 6.0
4 王健丽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检验科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化学发光法
乙肝表面抗原
交叉污染
假阳性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
双月刊
1606-8025
北京市2086-308信箱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1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