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防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前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不同手法对前脑缺血后TXB2、6-K-PGF1a与脑组织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结果:温通针法较捻转针法更能显著降低前脑局部缺血再灌流后血浆TXB2含量(P<0.01),升高血浆6-K-PGF1a含量(P<0.01),并能纠正TXB2/6-K-PGF1a值的异常状态(P<0.05);神经元变性坏死程度减轻.结论:提示温通针法较捻转针法有更好的减轻再灌注对脑组织损害的作用.
推荐文章
参附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MDA、SOD、TXB2及6-keto-PGF1a的影响及意义
脑缺血再灌注
参附注射液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la
大鼠
软脉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
软脉胶囊
脑缺血再灌注
磷酯酶
血小板聚集
芒针透穴法对急性脑缺血家兔TXB2、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AII 及 LPO的影响
急性脑缺血
血栓素A2-前列环素代谢
血管紧张素
血浆过氧化脂质
芒针
尖叶假龙胆对 MIRI大鼠血清中TXB2和6-酮-PGF1α的影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TXB2
6-酮-PGF1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温通针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XB2、6-K-PGF1a及形态学的影响
来源期刊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温通针法 捻转针法 脑缺血再灌注 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a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4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45.31
字数 24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4813.2005.03.03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魁山 27 331 12.0 17.0
2 严兴科 长春中医学院针推学院 39 601 15.0 22.0
3 逄紫千 长春中医学院针推学院 29 313 9.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65)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温通针法
捻转针法
脑缺血再灌注
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a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7-4813
22-1375/R
大16开
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12-15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825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522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