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2002-2003年分别以25个和18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从头季稻与再生力密切相关的若干性状中选择了可操作性强的5个性状,进行与再生稻产量间的定量研究,提出了根据头季稻(前期)"分蘖力"、(中期)齐穗期"单位颖花茎鞘干物重占有量"和(后期)头季稻收后第5日头季稻桩再生芽的"出鞘率"3个性状,将杂交中稻再生力分为4级,其准确率达86.05%~93.02%,为杂交中稻强再生力组合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推荐文章
杂交中稻强再生力品种的冠层特征研究
杂交中稻
强再生力品种
叶粒比
冠层特征
杂交中稻再生力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杂交中稻
再生力
农艺性状
相关性
杂交中稻粒叶比与再生力的关系
杂交水稻
再生稻
粒叶比
再生力
相关关系
杂交中稻齐穗后叶片SPAD值衰减对再生力的影响
杂交中稻
再生力
SPAD值衰减指数
库源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力 鉴定方法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6-510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96-3490.2005.04.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富贤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109 1038 18.0 26.0
2 熊洪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100 775 16.0 21.0
3 朱永川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86 972 18.0 26.0
4 郑家奎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49 893 18.0 28.0
5 王贵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29 533 15.0 2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26)
二级引证文献  (197)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6(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7(4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5)
2018(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9(4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20(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杂交中稻
再生力
鉴定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