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山西农业科学       
摘要:
用A1,A2不育系与相应的恢复系杂交,再用A1,A2不育系、保持系与A1,A2杂交种交叉杂交,对获得的F1,F2,BC1F1,BC1F2群体进行了育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A1,A2雄性不育性均由两对基因控制,但A1,A2基因互不等位.A1雄性不育系的完整遗传模式为S1N2(ms1ms1 ms1'ms1'ms2ms2ms2'ms2),相应的保持系基因型为N1N2(ms1ms1ms1'ms1'ms2ms2ms2'ms2),A2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模式为N1S2(MS1MS1ms2ms2ms2'ms2'),相应的保持系基因型为N1N2(MS1MS1ms2ms2ms2'ms2').A1,A2相应的恢复系核基因型各有6种,其表达方式有明确的对应性,在相应的不育位点,只要有其中一对就可实现对不育系的恢复.分析认为,高粱细胞核、细胞质内均有多种育性基因存在,但是细胞质内的不育基因和细胞核内的不育基因有些是有关系的,有些则是没有关系的,保养有细胞质和细胞核同时具备同样性质的不育基因时,不育特性才能表达,如有一方有可育基因存在,则表现可育,呈对应互作关系.
推荐文章
小麦黏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恢复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其遗传背景检测
小麦
雄性不育
近等基因系
恢复基因
分子标记
核质互作型水稻线粒体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筛选
水稻雄性不育
线粒体DNA
RAPD分析
RAPD标记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中的核质互作研究进展
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核质互作
小麦黏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恢复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其遗传背景检测
小麦
雄性不育
近等基因系
恢复基因
分子标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A1,A2型高粱雄性不育性核质互作遗传方式研究
来源期刊 山西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高粱 雄性不育系 核质互作 遗传模式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遗传育种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8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14.03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481.2005.0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福耀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78 533 12.0 17.0
2 牛天堂 17 368 9.0 17.0
3 孟春刚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1 2 1.0 1.0
4 韦耀明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粱
雄性不育系
核质互作
遗传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西农业科学
月刊
1002-2481
14-1113/S
大16开
196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9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78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