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摘要:
对浙江省金衢盆地红壤丘陵区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湿地松+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杉木-湿地松,胡柚Citrus grandis 'Changshanhuyou',6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小气候进行对比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对比分析表明,杉木-湿地松林对土壤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调节效果最佳,雷竹林对气温的调节能力最强;6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关联度分别为0.781 6,0.738 4,0.823 4,0.759 5,0.712 2,0.741 8.对所选定的土壤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和气温3个因子而言,杉木-湿地松林的调节功能最好.图3表1参11
推荐文章
红壤丘陵区生态系统反馈结构研究
系统动力学
反馈环
流率基本入树
红壤
生态系统
红壤旱地的间作生态系统小气候特征分析
红壤旱地
间作生态系统
小气候
桂东丘陵地区人工林小气候效应对比
人工林
小气候效应
桂东丘陵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壤丘陵区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小气候效应
来源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恢复生态学 红壤丘陵区 生态系统 小气候 关联分析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5-258
页数 4页 分类号 S71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0756.2005.03.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9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恢复生态学
红壤丘陵区
生态系统
小气候
关联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5-0756
33-1370/S
大16开
198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7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44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