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上腹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点及螺旋CT影像表现特征. 资料与方法选取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且有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16例进行研究,所有病例均经螺旋CT扫描仪进行腹部增强扫描.重点对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密度以及强化后表现等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以肝十二指肠韧带(60.3%)、肝门部(55.2%)、腹腔动脉周围(47.4%)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37.1%)转移发生率较高.不同形态学类型癌肿间,淋巴结转移部位数不同,弥漫型(3.87部位/例)>巨块型(2.4部位/例)>结节型(1.37部位/例).中上腹部共计271个部位观察到淋巴结转移,每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部位数为1~6个,平均2.34个/例(部位数),转移淋巴结融合较少(24.0%).转移淋巴结的最大短轴径(MSAD)为1.2~5.7 cm,平均3.6 cm.84例(72.4%)患者,共计有136个部位(50.2%)转移淋巴结中观察到较明显坏死,转移淋巴结MSAD≥2.5 cm较多见.肝细胞癌转移淋巴结的坏死多占据整个淋巴结的小部分,常表现为"小片"或"裂隙状". 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分布主要沿肝脏的淋巴引流途径,与原发肿瘤在肝脏中所处位置有关;淋巴结转移的范围与原发肿瘤的侵犯范围及形态学类型有关.在增强螺旋CT扫描中,转移淋巴结常呈等低密度,边缘多模糊,可发生坏死,坏死形态多不完全,转移淋巴结间融合较少.
推荐文章
食管癌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特征及CT诊断效能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CT
特征
诊断
多层螺旋CT对可切除性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食管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淋巴引流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中上腹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表现特征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转移
淋巴结
CT表现
多层螺旋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胃癌
淋巴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表现特征
来源期刊 临床放射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消化系统 肿瘤 淋巴结 转移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年,卷(期) 2005,(11) 所属期刊栏目 腹部放射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3-99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3
字数 48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9324.2005.11.01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9)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消化系统
肿瘤
淋巴结
转移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放射学杂志
月刊
1001-9324
42-1187/R
大16开
湖北省黄石杭州路23-22号
38-5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2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647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