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牛奶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先建立标准曲线与回归公式,再将牛奶样品提取、甲酯化后,进行紫外检测.结果表明,共轭亚油酸甲酯的最大吸收波长是234m;共轭亚油酸浓度的有效测定范围是0.00856~0.0428mg/mL;吸光度与共轭亚油酸浓度间的回归公式为:Y=52.602X+0.0917(R2=0.9862);共轭亚油酸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经验公式为:共轭亚油酸浓度C(mg/mL)=0.019×吸光度(ABS);推出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计算公式.同时,检验了几种市售牛奶中的共轭亚油酸,其平均含量为1.64mg/g.
推荐文章
牛奶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牛奶
共轭亚油酸
紫外分光光度法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共轭亚油酸的含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共轭亚油酸
十八碳二烯酸
玉米青贮饲料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研究
青贮饲料
共轭亚油酸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法
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选育和鉴定
共轭亚油酸
选育
鉴定
乳酸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牛奶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来源期刊 中国乳业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牛奶 共轭亚油酸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乳品加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2
页数 3页 分类号 TS2
字数 25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393.2005.04.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菊花 安徽农业大学畜牧水产学院 66 239 10.0 12.0
2 薛秀恒 安徽农业大学畜牧水产学院 81 349 10.0 15.0
3 王志耕 安徽农业大学畜牧水产学院 114 784 15.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牛奶
共轭亚油酸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乳业
月刊
1671-4393
11-4768/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76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13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116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