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高度和内聚角度牙体模型上全冠的固位力,以探讨低矮后牙全冠获得理想固位的合适牙体高度与锥度.方法制作高度分别为2mm、3mm、4mm,内聚角分别为2°、6°、10°的圆柱状金属牙体模型共9个.用滴蜡法在每个模型上制作6个金属全冠,全冠用玻璃离子进行粘固,应用EZ20拉力测试机进行冠固位力的测定.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高度和内聚角牙体的冠固位力之间的差异.结果4mm高度,内聚角为2°、6°、10°的各组平均冠固位力分别为149N、138N、105N;3mm高度,内聚角为2°、6°、10°的各组冠固位力分别为130N、124N、88N;2mm高度,内聚角为2°、6°、10°的各组冠固位力分别为124N、117N、82N.不同高度和内聚角各组牙体上冠固位力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冠固位力与牙体高度成正比、与牙体内聚角度成反比,当冠高度低于3mm、内聚角大于6°时冠固位力出现明显下降.
推荐文章
(牙合)龈高度对全冠固位的影响
固位力
(牙合)龈高度
全冠
镀金对金属全冠固位力的影响
镍铬合金
镀金
金属全冠
固位
不同黏结材料对金属全冠固位力影响的研究
黏结材料
金属全冠
固位力
粘接剂对金属全冠固位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基牙
全冠
固位力
粘接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牙体高度与内聚角对全冠固位力的影响
来源期刊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固位力 牙体高度 牙体内聚角 全冠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与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9-18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
字数 21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7565.2005.04.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丽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 14 120 6.0 10.0
2 张丁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 3 45 3.0 3.0
3 华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科 3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固位力
牙体高度
牙体内聚角
全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季刊
1004-7565
33-1153/TH
大16开
上海市局门路427号2号楼201室
32-56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6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7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