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摘要:
溶蚀孔、洞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的主要储集场所.为深入了解奥陶系的油气分布,研究了该区奥陶系岩溶洞穴的发育特征,介绍岩溶洞穴在钻井录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上的识别标志,并识别了本区14口井的岩溶洞穴;恢复了本区海西早期的岩溶古地貌.研究发现:岩溶斜坡靠近岩溶高地和岩溶谷地一侧是岩溶洞穴发育且保存最好的所在地,岩溶洞穴主要分布在"双峰灰岩"项面下40~80 m、110~130 m、150~190m、230~260 m的深度范围内,多数井在岩溶洞穴发育段表现出了极好的油气生产能力.
推荐文章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油藏溶洞储集体成因及演化
岩溶作用
碳酸盐岩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塌陷
塔河油田奥陶系有机包裹体的油气指示意义
塔河油田
奥陶系储层
有机包裹体
荧光行为
显微测温
油气充注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溶洞发育规律
塔河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储层
溶洞性储层
储层特征
储层成因模式
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溶洞充填砂岩发育特征及成因——以塔河七区T615井为例
奥陶系
古溶洞
砂岩
储层特征
岩石成因
塔河油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洞穴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来源期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岩溶地貌 岩溶洞穴 测井
年,卷(期) 2005,(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矿床·盆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2-625
页数 4页 分类号 P618.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5888.2005.05.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梅忠武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6 167 5.0 6.0
2 魏文博 3 38 3.0 3.0
3 景建恩 1 1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3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84)
二级引证文献  (118)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4(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5(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8(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塔河油田
奥陶系
岩溶地貌
岩溶洞穴
测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双月刊
1671-5888
22-1343/P
大16开
195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74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