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提出了一种有机胺吸收二氧化硫的新型烟气脱硫工艺,并建立了有机胺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气液平衡模型,首次较好预测了二氧化硫-乙二胺-磷酸水溶液体系的气液平衡.对比0.3mol·L-1乙二胺缓冲溶液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最大相对偏差不超过7%.同时,以乙二胺/磷酸混合溶液作为吸收剂,在φ 30mm×600mm的填料塔中进行了逆流吸收和解吸实验,确定了实验室规模下适宜的吸收工艺条件:液气比L/G=0.6~1.0 L·m-3,乙二胺浓度0.3 mol·L-1,吸收液初始SO2浓度4~6g·L·1,pH值6.0~7.5;解吸工艺条件为:预热温度60℃,塔釜温度103℃,喷淋密度0.7m3·m-2·h-1,富液中SO2浓度14~16 g·L-1.进一步的经济分析表明,乙二胺/磷酸法脱硫费用相当于石灰石法的1/3,低于氨法和新近开发的NADS法,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推荐文章
添加剂对乙二胺湿法烟气脱硫的影响
湿法烟气脱硫
乙二胺
酸添加剂
硼酸
磷酸
填料塔中乙二胺/磷酸溶液吸收SO2的体积总传质系数
二氧化硫
乙二胺
体积总传质系数
填料塔
胺类吸收剂模拟烟气脱硫
醇胺
乙二胺
乙二胺/硼酸
烟气脱硫
乙二胺合钴溶液脱除NO
NO
催化氧化
乙二胺合钴
反应机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乙二胺/磷酸溶液化学吸收法烟气脱硫的研究
来源期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烟气脱硫 二氧化硫 有机胺 吸收 气液平衡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传递现象与单元操作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5-291
页数 7页 分类号 X701.3|TQ028.17
字数 30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3-9015.2005.03.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汤志刚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48 505 13.0 20.0
2 陈成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9 136 5.0 9.0
3 周长城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8 105 3.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54)
二级引证文献  (11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4)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2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4(2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5(2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6(1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2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烟气脱硫
二氧化硫
有机胺
吸收
气液平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3-9015
33-1141/TQ
大16开
杭州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27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