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棉花红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温度范围20~25℃, 最适pH值7.0~9.0,光照对该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而紫外线对该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病菌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的利用以硫酸铵和氯化铵最佳.产孢量在温度25℃、pH 7.0、紫外线照射80 min、查彼培养基上达到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 9.0、湿度86%以上.总之,该菌属于中高温、高湿、中性偏碱性菌.
推荐文章
广西崇左市甘蔗梢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
甘蔗梢腐病
轮枝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广西崇左市
重庆市白术根腐病发生危害及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白术根腐病
发生危害
尖孢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甘肃省党参菌核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党参
菌核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蕨麻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蕨麻
镰刀菌属
病原真菌
生物学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棉花红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来源期刊 棉花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棉花 红腐病菌 生物学特性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87
页数 4页 分类号 S435.621
字数 26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7807.2005.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齐尚红 4 11 2.0 3.0
2 田雪亮 河南科技学院植物保护系 77 521 13.0 17.0
3 吴利民 河南科技学院植物保护系 72 480 13.0 16.0
4 陆宁海 河南科技学院植物保护系 84 581 13.0 18.0
5 徐瑞富 河南科技学院植物保护系 48 475 14.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36)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棉花
红腐病菌
生物学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棉花学报
双月刊
1002-7807
41-1163/S
大16开
河南省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西段中棉所办公区
33-63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1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95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