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肝炎患者血清Anti-HAV-IgM、Anti-HCV、Anti-HDV、Anti-HEV-IgM,以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的感染;用ELISA法测定乙肝患者血清中IL-16的含量;用酶免疫法(EIA)测定HBsAg、Anti-HBs、HBeAg、Anti-HBe;用连续检测法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急性肝炎、重型肝炎血清IL-16水平显著升高(P<0.01).IL-16水平与ALT水平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IL-16参与了乙型肝炎,尤其是急性期的发病过程.检测IL-16水平作为衡量患者肝功能的诊断指标意义不大.
推荐文章
血清白细胞介素-37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白细胞介素37
预后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18浓度的变化
胎膜早破
白细胞介素18
孕妇
羊膜腔感染
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的测定
脑梗死,急性
血清
白细胞介素-8
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6的测定及意义
来源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6 肝炎,乙型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丙氨酸转氨酶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75
字数 21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016X.2005.02.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娜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临床系 32 68 5.0 6.0
2 于才红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临床系 27 67 5.0 6.0
3 郁文明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临床系 14 18 3.0 3.0
4 苏先狮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肝病研究中心 48 123 5.0 9.0
5 罗春香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临床系 21 43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细胞介素-16
肝炎,乙型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丙氨酸转氨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3-016X
43-1449/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11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496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