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纳米级单斜相ZrO2为反应物,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在K元素掺杂的情况下,制备了一系列可在高温460~650 ℃下直接吸收CO2的锆酸锂材料--Li2K 2xZrO3(0≤x≤0.4).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热重分析仪(TG)分别进行了形貌、结构以及吸收CO2性能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适量K元素的掺杂,能明显改善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当K2CO3的添加量x=0.03时,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快的吸收速度和较好的吸收容量,在500 ℃、20%CO2(80%空气)的气氛下保持160 min即可达到吸收平衡,吸收量可达(25±0.6)%(wt),而且材料的循环性能也较好.
推荐文章
K和Ca掺杂对硅酸锂高温吸收CO2性能的影响
硅酸锂
吸收
二氧化碳
掺杂
Na掺杂对硅酸锂吸收CO2性能的影响
硅酸锂
吸收
CO2
掺杂
TG
掺杂对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影响
锂离子
蓄电池
尖晶石
正极材料
锰酸锂
掺杂
己二酸对MEA吸收-解吸CO2过程的影响
己二酸
MEA
CO2吸收
CO2解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K元素的掺杂对锆酸锂材料吸收CO2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锆酸锂 吸收 CO2 K2CO3 掺杂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1-505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41
字数 20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79-8023.2005.04.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其鲁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 67 1087 19.0 29.0
2 闻雷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 12 181 8.0 12.0
3 王银杰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 19 239 7.0 15.0
7 杜柯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 3 38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22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0(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1(3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2(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3(4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14(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5(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6(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锆酸锂
吸收
CO2
K2CO3
掺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0479-8023
11-2442/N
16开
北京海淀北京大学校内
2-89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52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284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