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数字共焦显微技术暗一种新的共焦显身长技术,其通过对三维样本显身长图像的数字处理,获取高分辨率图像,无光漂白和毒化细胞现象,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简述了数字共焦显身长技术及其进展,着重介绍了核心技术--去卷积算法及其特点:去模糊法速度很快,但易引入结构性假像,不宜用于测量和计算;线性复原法速度较快,复原效果较好,但会放大噪声和出现振铃;约束迭代法速度较慢,但复原能力强,分辨率高.务类算法在商业软件中都得到不同的应用.由于数字共焦显微技术的独有优势,随着去卷积算法的发展,数字共焦显微技术将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推荐文章
数字图像处理算法概述
图像处理
滤波
小波分析
随机共振
进化数据分组处理算法研究进展
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数据分组处理算法
仿真分析相干光通信中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
相干光通信
数字信号
处理算法
相位恢复
动态色散补偿
归一化处理
内窥式共焦显微术
内窥
共焦
高分辨率
在体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数字共焦显微技术及其处理算法的进展
来源期刊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数字共焦 三维去卷积 图像复原 光学显微镜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H742.64
字数 280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金伟其 北京理工大学住处科技学院光电工程系 310 4324 34.0 50.0
2 张楠 北京理工大学住处科技学院光电工程系 26 195 9.0 13.0
3 陈华 北京理工大学住处科技学院光电工程系 7 95 6.0 7.0
4 苏秉华 北京理工大学住处科技学院光电工程系 81 827 16.0 27.0
5 刘扬阳 北京理工大学住处科技学院光电工程系 6 110 6.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5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数字共焦
三维去卷积
图像复原
光学显微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
双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3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