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澜沧江、红河和怒江等国内和国际性河流的上游深切河谷地段.由于地质结构不稳定,土层浅薄、人口膨胀导致过度耕种,尤其长达半年的旱季等因素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处于极端的脆弱阶段.当地的原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但均遭到严重的破坏.现有植被为次生的稀树草坡和肉质化刺灌木.目前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造林技术的前期研究项目,但大规模的造林培育工程尚难以开展.
推荐文章
论干热河谷植被恢复过程中的适度造林技术
植被恢复
适度造林技术
内涵
水分平衡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金沙江干热河谷
植被恢复
存在问题
乡土种
元谋干热河谷坡地岩土类型与植被恢复分区
干热河谷
岩土类型
植被恢复分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干旱和干热河谷及其植被恢复
来源期刊 西南林学院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干旱河谷 干热河谷 植被恢复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5
页数 4页 分类号 S7
字数 47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1914.2005.04.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焕成 西南林学院生态工程研究所 42 719 17.0 25.0
2 曾小红 西南林学院生态工程研究所 6 60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19)
二级引证文献  (15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7(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8(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9(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干旱河谷
干热河谷
植被恢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5-1914
53-1218/S
云南昆明小坝白龙寺300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48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868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