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建立了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载流子在有机/有机界面复合的无序跳跃理论模型.计算表明:①内界面处电子和空穴的有效势垒高义决定OLEDs中的电子和空穴密度的分布,而电子与空穴密度又决定了电场强度的大小;且复合效率随着有效势垒高度的增加而增加;②当电压较低时,复合效率随载流子有效跳跃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当电压较高时,复合效率随载流子的有效跳跃距离的增加而减少;③当界面场强差较小时,有机层界面场强突变增大,复合效率增大,当界面场强差达临界值时,复合效率反而随着界面场强差的增大而减小.该理论模型可较好地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
推荐文章
电致发光有机薄膜中空间电荷对载流子密度的影响
电流密度
电极限制电流
空间电荷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最新发展
有机电致发光
结构
发光原理
全色
柔性显示
稀土
基于电致发光相位谱对电缆绝缘交流空间电荷特性的研究
电缆绝缘
空间电荷
电致发光
光谱
相位
聚乙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热传导特性研究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热传导
热阻模型
温度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界面空间电荷对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效率的影响
来源期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有机/有机界面 复合效率 有效势垒高度 无序跳跃模型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5
页数 9页 分类号 O561.1
字数 11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364.2005.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宏建 中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66 440 12.0 18.0
4 彭景翠 湖南大学应用物理系 110 891 16.0 26.0
5 杨兵初 中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65 347 10.0 13.0
12 朱儒辉 中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 0 0.0 0.0
13 黄伯云 1 0 0.0 0.0
14 易丹青 2 1 1.0 1.0
15 何英旋 湖南大学应用物理系 14 31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有机/有机界面
复合效率
有效势垒高度
无序跳跃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双月刊
1000-0364
51-1199/O4
大16开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62-5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7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07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