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家蚕蛾溶茧酶可能来源于下颚、嗉囊和中肠,嗉囊是否具有分泌溶茧酶的能力至今缺乏直接的证据.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家蚕蛾下颚、嗉囊和中肠的组织结构,发现嗉囊不具备分泌器官的形态特征,是由薄的膜围成的囊状结构,没有观察到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物;而下颚和中肠具有分泌细胞,存在大量的分泌物质.对蛾吐出液进行酶活性检测,发现蛾吐出液除具有酯酶活力外,还具有纤溶酶活力.分别对下颚、嗉囊和中肠的组织蛋白作酯酶活力和纤溶酶活力测定,发现嗉囊组织蛋白不具有这两种酶活力,而下颚和中肠的组织蛋白具有较强的酯酶和纤溶酶活力.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家蚕蛾溶茧酶的来源不是嗉囊,溶茧酶可能来源于下颚和中肠.
推荐文章
柞蚕蛾出茧前吐出液中的水解酶
柞蚕蛾
蚕茧
丝胶
水解酶
家蚕不良茧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家蚕
不良茧
原因分析
防治措施
家蚕天然彩色茧生产技术
家蚕
天然彩色茧
生产
管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家蚕蛾溶茧酶分泌器官及蛾吐出液的研究
来源期刊 蚕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家蚕蛾 嗉囊 下颚 中肠 溶茧酶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6-140
页数 6页 分类号 S881.2
字数 45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7-4799.2005.02.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牟志美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25 1375 21.0 32.0
3 崔为正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107 913 18.0 25.0
4 蔡幼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 15 80 5.0 8.0
7 张翠红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4 47 4.0 4.0
8 王厚伟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 15 1.0 1.0
12 刘小龙 1 15 1.0 1.0
13 周元聪 1 1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6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家蚕蛾
嗉囊
下颚
中肠
溶茧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蚕业科学
双月刊
0257-4799
32-1115/S
大16开
江苏省镇江市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28-23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81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339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