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研究茶秆竹林发笋量、成竹数、笋产量、生物量等指标对立竹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林分立竹密度升高,成竹率逐渐降低,9 000株·hm-2和11 250株·hm-2的立竹密度既确保了有较高的发笋量,也使成竹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上.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加,产笋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规律,在11 250株·hm-2时达到最高值,说明11 250株·hm-2是对产笋量有突出影响的密度设置,在生产中其它条件相似情况下,进行产笋量控制时可以该密度为优先选择.随着立竹密度增加,地上部分全重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1 250株·hm-2时达到最大,地下部分全重持续升高,在13 500株·hm-2时达到最大,总生物量持续上升,其中13 500株·hm-2的总生物量是6 750株·hm-2时的1.33倍.
推荐文章
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立竹密度效应
森林生态学
多花黄精
毛竹
立竹密度
种群
生物量分配
毛竹林下苦参和决明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立竹密度效应
毛竹
立竹密度
苦参
决明
生长指标
生物量分配
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
茶秆竹竹鞭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茶秆竹
生长规律
竹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立竹密度下茶秆竹林生长的响应
来源期刊 福建林业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茶秆竹 立竹密度 发笋量 成竹数 生物量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64
页数 3页 分类号 S795.106
字数 29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7351.2005.03.01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16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1(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3(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4(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5(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6(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7(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8(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茶秆竹
立竹密度
发笋量
成竹数
生物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福建林业科技
季刊
1002-7351
35-1136/S
大16开
福州市新店上赤桥35号
34-34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54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0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