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经导管冷冻消融对犬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探讨不同温度和时间的作用,初步了解冷冻消融的特点,可操作性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冷冻导管消融对犬心肌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对10只杂种犬进行了房室结的冷冻标测和冷冻消融.分别选择-25℃、-40℃,检测房室传导文氏点、2:1点,以及AH间期、HV间期随消融温度和消融时间的变化;选择最低温度(-75℃)进行不同时间长度的冷冻消融,观测消融即刻成功率和短期复发率.术后取材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其中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多个样本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轻度低温(-25℃)房室传导文氏点和2:1点均在冷冻60s内降低(P<0.05)并达到平台期,60s后直到240 s冷冻终止,没有进一步变化(P>0.05);而在冷冻停止后迅速回复,在60 s内回复到冷冻前基线水平(P>0.05.而AH、HV间期在-25℃ 240 s内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中度低温(-40℃)时,房室传导文氏点和2:1点也均在冷冻60 s以内迅速降低,并且出现了AH间期的延长(P<0.01),在冷冻(58.2+42.3)s时出现房室阻滞;冷冻240 s终止,此后(36.7±20.1)s恢复房室1:1传导,终止后60s内房室传导文氏点和2:1点已与冷冻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低温度(-75℃)冷冻(16.5±5.3)s时,出现完全性房室阻滞;冷冻2 min的5只犬中,2只犬30 min内恢复房室传导,成功率为60%(3/5).冷冻4 min的5只犬成功率100%(5/5).在冷冻消融下,组织所发生的病理学形态的改变一致,均可见组织嗜伊红增强,组织间隙不规则增大,心肌纤维水肿,边界模糊,有的核消失,在凝固性坏死中间散在存活细胞.肉眼所见同组织病理学以及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一致.结论犬房室结冷冻标测使用-25℃~-40℃,若120 s无变化,则未找到合适的靶点;若出现房室阻滞,即使冷冻到240 s终止,房室传导仍然可以恢复,安全范围大.冷冻消融至少要最低温度(-75℃)4 min以上,短期成功率高.冷冻消融的作用机制,在组织中引起的病理改变,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