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沙国河等人在CO(A1∏(v=0)~e3∑-(v=1))体系与He, Ne 和Ar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首次观测到了量子干涉效应,并测量了干涉度.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原子-双原子分子体系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量子干涉效应与转动量子数以及能量间隔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考虑长程相互作用势,应用一级玻恩近似和直线轨迹近似,分别计算了CO(A1∏(v=0)~e3∑-(v=1))体系和He, Ne,Ar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不同转动量子数以及不同能量间隔下的干涉角,得到了干涉角随转动量子数和能量间隔的变化趋势.这些结果对设计、分析这种类型的实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量子干涉效应中干涉角和散射角的研究
量子干涉效应
各向异性参数
散射角
转动量子数
NaH (b3Π~A1∑+)-He碰撞系统转动传能量子干涉效应的研究
量子干涉效应
积分干涉角
转动量子数
转动传能量子干涉效应:干涉角影响因素的研究
量子干涉
积分干涉角
微分干涉角
温度
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干涉角和碰撞参数的关系
碰撞诱导转动传能
微分干涉角
碰撞参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转动传能中的量子干涉--干涉角和转动量子数的关系
来源期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碰撞诱导转动传能 干涉角 转动量子数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7-624
页数 8页 分类号 O561.5
字数 37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364.2005.0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凤才 辽宁大学物理系 31 56 5.0 6.0
2 李永庆 辽宁大学物理系 18 20 2.0 4.0
3 李春霞 辽宁大学物理系 5 12 2.0 3.0
4 陈跃辉 辽宁大学物理系 2 9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196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碰撞诱导转动传能
干涉角
转动量子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双月刊
1000-0364
51-1199/O4
大16开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62-5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7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07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