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病原菌防治害虫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2003年4月从山西省灵丘县下关林区油松林内采集的越冬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幼虫的僵虫尸,经实验室分离、培养和鉴定后得到的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用2×108孢子/mL、2×107孢子/mL和2×106孢子/mL 3种浓度的孢子液对靖远松叶蜂Diprion jingyuanensis Xiao et Zhang 幼虫分别进行室内和林间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室内感染4龄幼虫校正致死率分别为83.37%、78.82%、62.05%,LT50分别为5.794 d、6.237 d、7.603 di感染5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8.23%、59.1%、45.79%,LT50分别为7.244 d、8.414 d、12.274 d;林间感染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26%、54.21%、38.23%,LT50分别为16.788 d、19.187 d、30.2 d.结果表明靖远松叶蜂幼虫校正死亡率与白僵菌孢子液浓度呈正相关,与LT50呈负相关,与龄期呈负相关.
推荐文章
靖远松叶蜂的烟雾防治技术
靖远松叶蜂
油松
烟剂防治
靖远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
靖远松叶蜂
生物学特性
天敌种类
羽化动态
二氧化硫污染对靖远松叶蜂暴发的促进作用研究
靖远松叶蜂
油松
二氧化硫污染
机理
松叶蜂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真菌寄生率的调查
松叶蜂
病原真菌
白僵菌
布氏白僵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白僵菌防治靖远松叶蜂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森林病虫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白僵菌 昆虫病原菌 生物防治 靖远松叶蜂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2
页数 4页 分类号 S763.306.4
字数 32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0886.2005.04.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牛宇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4 97 4.0 4.0
2 谢映平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79 704 15.0 21.0
3 原贵生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4 50 4.0 4.0
4 范丽华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5 32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僵菌
昆虫病原菌
生物防治
靖远松叶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森林病虫
双月刊
1671-0886
21-1459/S
大16开
沈阳市黄河北大街58号
8-50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3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02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