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飞灰和137Cs示踪技术,研究坡耕地黑土近100年来土壤再分布过程,校正农田土壤有机碳(SOC)的损失量.结果表明,坡上部位始终遭受侵蚀,坡脚沉积部位137Cs和飞灰分布深度分别达到30cm和60cm,而在坡足部位分别达到70cm和80cm,说明沉积区目前耕作层下截留了相当数量的有机碳.坡脚部位飞灰分布深度与原始埋藏层的表面正好吻合,表明研究区在蒸汽机车使用前已经被开垦.考虑土壤再分布累积在沉积区的SOC后,研究区沉积部位的SOC表现为大气CO2的局地碳汇,整个研究区SOC损失量远低于常规方法计算的结果.
推荐文章
典型黑土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水稳性团聚体
闭蓄态微团聚体
有机碳组分
长期定位试验
黑土
作物连作与自然恢复下黑土密度组分碳、氮分布特征
黑土
自然恢复
作物连作
密度分组
土壤有机碳
北京市平原区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
土壤有机碳
垂直分布
剖面深度
北京市平原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坡地黑土有机碳分布特征与土壤碳损失量计算
来源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137Cs 飞灰 坡耕地 黑土
年,卷(期) 2005,(z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84
页数 4页 分类号 S153
字数 28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6923.2005.z1.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爱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31 1113 18.0 31.0
2 张晓平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112 4171 38.0 6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37)
二级引证文献  (182)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1(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3(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4(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5(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6(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7(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8(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9(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有机碳
137Cs
飞灰
坡耕地
黑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环境科学
月刊
1000-6923
11-2201/X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
2-57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5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4788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