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私铸钱币多是在政治腐败的情况下产生的。历代如此,但莫过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因铜村缺乏,出现毁钱现象。毁钱10枚,制成扭扣,可卖钱20文,毁钱30枚,得铜3两,制成烟袋,可卖90~100文。政府下令严禁毁钱及剪凿钱边取铜,违者处以死刑。另一方面,政府将钱制日减轻薄,使毁钱者无利可图。因前朝康熙钱未减,为民间私铸者所趁。其中私铸顺治、康熙小钱重仅1g左右(图1-2)。此时,不仅毁大铸小,甚至出现铅锡钱。
推荐文章
清代中俄贸易往来中俄方官员身份的辨析
恰克图贸易
中俄官员
边境管理制度
浅析清代川私的兴起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清代川私兴起
私盐盛行
私盐问题
清代山西官、私学田考述
官学
私学
学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清代私铸钱辨析
来源期刊 安徽钱币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铸钱 清代 民间私铸 政治腐败 政府 康熙 钱币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4
页数 1页 分类号 K24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铸钱
清代
民间私铸
政治腐败
政府
康熙
钱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钱币
季刊
合肥市滨湖新区洞庭湖路3366号
出版文献量(篇)
1832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