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以亚硝态氮为电子受体的同步脱氮除磷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亚硝态氮最大抑制浓度、碳氮比、碳磷比、pH值等因素对氮和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硝态氮的最大抑制浓度为150 mg/L,COD:NO2-N:P最佳质量比大致为100:7.69:2,最佳pH值为7.39±0.2,此时磷的去除率接近100%.
推荐文章
短程反硝化除磷技术研究
短程反硝化除磷
DPAOs
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
生物脱氮除磷
反硝化除磷
同时硝化与反硝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新型反硝化脱氮除磷工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反硝化脱氮除磷
双泥系统
PHB
DPB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
亚硝酸盐积累
影响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短程硝化的同步脱氮除磷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期刊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同步脱氮除磷法 亚硝酸盐 短程硝化 除磷 反硝化除磷菌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环境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5-720
页数 6页 分类号 X703
字数 33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0946.2005.06.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坚 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47 6664 38.0 58.0
2 李秀芬 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8 906 17.0 25.0
3 赵丹 苏州科技大学环保学院 51 488 9.0 21.0
4 鄢敏林 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10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9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同步脱氮除磷法
亚硝酸盐
短程硝化
除磷
反硝化除磷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2-0946
23-1497/N
大16开
哈尔滨市道里区通达街138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11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2014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