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放大色素内镜下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小凹形态特点.方法利用Olympus GIF Q-240Z型电子放大内镜结合亚甲蓝染色对594例胃病患者的胃黏膜小凹进行观察,以黏膜红白色相间明显,白色区增多,白色区内小凹结构紊乱、消失为标准对黏膜萎缩进行内镜诊断,并在放大观察区域取活检送病理检查,与放大内镜下小凹形态进行对照.结果放大色素内镜对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敏感度为74.6%,特异度为90.4%,准确率为84.1%;轻度萎缩的黏膜白色区中心小凹稀疏、减少,周边的小凹无明显异常,萎缩较严重的区域小凹大面积消失,形成瘢痕样改变,周边小凹延长、迂曲明显;肠上皮化生黏膜亚甲蓝染色为淡染,小凹形态主要表现为绒毛状、斑块状和粗条纹状,其中绒毛状为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不典型增生与早期胃癌都为亚甲蓝深染,小凹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紊乱.结论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小凹形态各有其特点,使用放大色素内镜有助于对病灶性质的判断和指导活检.
推荐文章
亚甲蓝色素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亚甲蓝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胃肿瘤
癌前状态
早期诊断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内镜
窄带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放大色素内镜诊断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
来源期刊 解放军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放大色素内镜 小凹形态 黏膜萎缩 肠上皮化生 不典型增生 早期胃肿瘤
年,卷(期) 2005,(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7-80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5.2
字数 30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77-7402.2005.09.01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53)
二级引证文献  (130)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2(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4(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5(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放大色素内镜
小凹形态
黏膜萎缩
肠上皮化生
不典型增生
早期胃肿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放军医学杂志
月刊
0577-7402
11-1056/R
大16开
北京100036信箱188分箱
2-74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16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570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