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侧后方融合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进行生物力学比较,探讨腰椎重建术式的选择方法.[方法]10具小牛尸体腰椎标本(L3-L6)用于实验.从L4-L5后方破坏腰椎稳定结构,并用椎弓根钉固定(PSF)和椎体间cage行以下重建:①完整脊柱+PSF,②两侧关节突关节内侧切除+PSF,③两侧关节突关节全切+PSF,④椎间盘部分切除+PSF,⑤椎间盘部分切除+PSF/cage.各组均行载荷量为5 N·m的前-后屈曲测试,记录固定椎间(L4-L5)的刚度值及L4螺钉的应变量,并比较.[结果]除椎间盘部分切除+PSF外所有重建组的脊柱刚度均显著大于完整脊柱组,椎间盘部分切除+PSF/cage组在所有的固定组中获得最大的脊柱刚度.椎间盘部分切除+PSF组在所有的重建组中螺钉的应变量最大,而椎间盘部分切除+PSF/cage组的螺钉的应变量在所有重建组中最小.[结论]若脊柱前方的承载能力尚存,使用PSF的侧后方融合可获得充分的力学稳定性.当脊柱前方丧失其承载能力,单纯PSF的脊柱刚度低,螺钉的应力显著增大.对此种病例,cage的使用可增加重建脊柱的初期稳定性,有利于降低后方固定器械的应力.
推荐文章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的生物力学变化
胸腰段脊柱
骨折脱位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生物力学变化
椎弓根螺钉置钉深度在胸腰椎骨折矢状面重建中的生物力学作用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
皮质骨圈在椎弓根钉固定系统中支撑作用的生物力学评价
皮质骨圈
椎弓根钉
压缩刚度
生物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腰椎弓根钉固定后两种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比较
来源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腰椎 侧后方融合 经后路椎体间融合 生物力学 椎弓根钉固定
年,卷(期) 2005,(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1-5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8
字数 35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2-3554.2005.05.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滨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脊柱外科 36 415 9.0 20.0
2 刘少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脊柱外科 107 682 12.0 20.0
3 李佛保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脊柱外科 149 1265 17.0 27.0
4 陈柏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脊柱外科 46 580 12.0 23.0
5 龙厚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脊柱外科 62 360 10.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腰椎
侧后方融合
经后路椎体间融合
生物力学
椎弓根钉固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双月刊
1672-3554
44-1575/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
46-14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45
总下载数(次)
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