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婴儿急性肠套叠的疗效.方法:患儿常规肌注解痉镇静剂,经肛门插入18号Foley氏管约4~6cm,并将气囊充气约20~40 ml.将T型管一端接Foley氏管,侧管接血压计监视注水压力,另一端为注水口.在B超监视下,用注射器将37℃~40℃的生理盐水以均匀的速度注入肠腔.注水压力为6.65~12.0kPa(50~90mmHg),注水量在300~700ml.复位中,B超横断扫描上可显示"同心圆"或"靶环"状块影,纵断面扫描上可见"套筒"状块影逐渐向回盲部退缩,可见"半岛征"由大变小最后突然消失,液体急速通过回盲瓣进入回肠.复位成功后,水肿的回盲瓣呈"蟹足样"运动,末端回肠呈"沟壑样"和"铜钱样"改变.结果:37例患儿经水压灌肠复位成功,成功率达94.87%,时间5~15min,口服活性炭6~8h肛门排出黑色炭未.结论:运用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可有效地治疗婴儿急性肠套叠,效果良好,可避免X线照射和手术治疗.
推荐文章
小儿肠套叠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
小儿
肠套叠
B超
水压灌肠复位
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28例
超声
小儿肠套叠
水压灌肠复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婴儿急性肠套叠
来源期刊 赣南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急性肠套叠 B超监视 水压灌肠
年,卷(期) 2005,(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9-640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74.3
字数 21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5779.2005.05.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金晓华 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外科 8 13 3.0 3.0
2 刘传荣 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外科 15 18 3.0 3.0
3 刘辉 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外科 15 28 3.0 4.0
4 傅忠 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外科 12 18 3.0 3.0
5 钟斌 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外科 17 30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2)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性肠套叠
B超监视
水压灌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赣南医学院学报
月刊
1001-5779
36-1154/R
大16开
江西赣州市医学院路1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25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01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