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19世纪和20世纪中叶接受了象征主义,产生了象征主义诗派;象征诗派产生也有它自己的土壤与环境,它不是逆时代而动,而是"五四"时期的产儿."五四"初期,在中国诗坛上出现了象征主义新诗的萌芽;"五四"低潮时,象征诗派兴起,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共同苦闷与怅惆的情绪.到了二十世纪中期,象征诗派成为"异军突起"的一支劲旅,那是新诗发展的必然.特别他们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合乎诗歌的艺术规律.自然有些诗过于晦涩难解,荒诞怪异,防碍了它的发展.到了三十年代,象征诗派被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所代替,也是新诗发展的必然.
推荐文章
五四新诗革命中的“散文诗”
文学革命
散文诗
概念的误读
文体意识生成
矛盾性内涵
俄国形式主义与江西诗派的比较
形式主义
江西诗派
陌生化
法度
比较分析
论五四运动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五四运动
知识分子
特性
真、善、美的抒唱--论"湖畔诗派"的诗歌创作
湖畔诗派
真善美
爱情诗
美学风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象征诗派与"五四"
来源期刊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象征诗派 五四 兴起 必然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文学·历史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6
页数 5页 分类号 I207.22
字数 76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4580.2005.04.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彪 九江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象征诗派
五四
兴起
必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
1673-4580
36-1285/C
大16开
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49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5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