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总结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平卧位、局麻下,于病肢同侧顺行或逆向穿刺股总动脉,插入6 F鞘管,造影证实闭塞病变.在电透荧屏监控下,通过鞘管插入5 F的KMP导管,在0.035超硬导丝作用下,于闭塞端的侧壁内膜下开创一个夹层平面,随着导丝在内膜下向前延伸,其顶端会形成半圆形的环.然后,导管和导丝环通过内膜下的夹层持续前进;当到达闭塞段远端时,将KMP导管的顶端转向腔内,使导丝和导管进入真腔.然后退出导管,顺着导丝插入7 mm×40 mm或合适大小的球囊导管,应用709~811 kPa压力,逐步扩张再管化段.术中如发现新形成的通道受压而呈弹性回缩现象,可以植入8 mm×40 mm或适当大小的镍钛合金自膨式支架.最后通过导管或鞘管造影,检测血流通道是否再建成功.结果:本组共13例,男9例,女4例;左下肢5条,右下肢6条,双下肢2例(4条),共15条肢体.11例中计13条肢体获得成功,成功率为86.7%.其中股动脉段闭塞5例(7条肢体),髂动脉闭塞段4例(4条肢体),腘胫闭塞段2例(2条肢体).分别随访3~9个月(平均4.3月),均维持通畅.复查ABI为0.65~0.87,平均0.75,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IA是一种应用腔内血管外科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新方法,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有效而经济,近期效果满意.但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推荐文章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
股浅动脉硬化闭塞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硬化,闭塞性
下肢
血管成形术
放射学,介入性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2例临床观察
动脉硬化闭塞症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
介入疗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初步报道
来源期刊 外科理论与实践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经腔 支架 动脉硬化,闭塞性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43.6
字数 38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9610.2005.01.0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50)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4(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管成形术,经腔
支架
动脉硬化,闭塞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外科理论与实践
双月刊
1007-9610
31-1758/R
大16开
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
4-607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8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30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