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二组:假手术组(Control group),缺血-再灌注组(I-R group).假手术组结扎肝镰状韧带,钝性游离左、中叶肝蒂,不作结扎.缺血-再灌注组,用无损伤动脉夹夹闭左、中叶肝蒂,缺血1h,再灌注1h,制成部分(70%)缺血-再灌注模型.用荧光染料罗丹明(Rh123)和碘化丙啶(PI)标记肝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线粒体膜电位(ΔΨm),表示为Rh123+PI-细胞和Rh123-PI-细胞所占的百分数.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假手术组大鼠Rh123+PI-细胞占(94.2±2.8)%,Rh123-PI-细胞占(3.9±0.9)%.缺血-再灌注组肝细胞ΔΨm降低,Rh123-PI-细胞(14.1±2.1)%,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多(P<0.01),Rh123+PI-细胞占(83.3±3.9)%,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结论: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介导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推荐文章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黏膜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缺血-再灌注
缺血后处理
缺血预处理
线粒体
肠黏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膜氧化应激和电生理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
肝移植
再灌注损伤
疾病模型,动物
氧化应激
线粒体跨膜电位
肝脏损伤
缺血预适应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再灌注损伤
氧化性应激
线粒体
缺血预适应
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死亡方式
肝硬化
再灌注损伤
胀亡
凋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来源期刊 医学理论与实践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线粒体膜电位
年,卷(期) 2005,(12)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77-137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363
字数 20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7585.2005.12.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缺血-再灌注
线粒体膜电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理论与实践
半月刊
1001-7585
13-1122/R
大16开
河北省石家庄市农科路1号46号信箱
18-104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783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92773
论文1v1指导